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  【评】

  在怒江时也曾遥望过“石月亮”景观,陪同人员做为笑话介绍说,反坝派称
如果怒江建坝将会淹没或破坏这个景观。我也觉得这是个笑话。“石月亮”是位
于海拔大约3000米的山颠上的一个大洞,而那一带(福贡)规划中的大坝,只是
将江面从海拔约1200米提高到约1300米而已,如果脑袋还算正常,实在想像不出
能对“石月亮”景观有何影响。

  没想到,《学习时报》上这篇文章居然把“石月亮”做为反坝的第一条理由
正儿八经地提出来,还义正词严地质问“这样一个景点,价值几何?”。这篇文
章不知是哪位“环保人士”的杰作,但如此把造谣当争论,不让人觉得“反坝派
添乱”,不让人小看了这种争论后面的意义,恐怕是不容易的。

(方舟子)

  	仅仅是“反坝”吗? (《学习时报》第281期)

  http://www.china.org.cn/chinese/zhuanti/xxsb/843495.htm

  汪永晨在2005年第2期《南风窗》撰文指出,据不完全统计,从2003年8月到
2004年9月,光是中央和国家级的中外报刊杂志、广播、电视媒体就有近百家;
刊登、播放有关怒江建坝之争的较有影响的文章、节目有上百篇。

  这上百篇文章、节目的突出之处,并不是单纯地反对修水坝,而是将有关建
坝争论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公众;是呼吁大型工程建设应该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环境
影响评价;是对拟建工程从单一角度观察变为多角度观察,内容超越了简单的
“反坝”与“拥坝”的争论水平;是将一些原本不为人们注意的、或只为少数专
业圈知晓的知识与新观念通过媒体传递给更多人;是呼吁一种更加民主和科学的
决策过程。在这些文章中,没有任何一个作者“反对一切水坝、反对一切水电建
设”。

  但是,仍有一些论者,简单粗糙地定义出一个“反坝派”来,而这,显然逸
出了真相的范围。

  提起怒江,我总有一肚子问题要问那些信心十足的开发者——像怒江一样神
奇的地方,中国还有多少?

  怒江江边有处“石月亮”,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撞出来的大洞,人迹罕至,
但据说其中可以同时开过40辆轿车。这样一个景点,价值几何?

  怒江开发水电耗资多少?上千亿元人民币。老百姓都知道钱怎么花的吗?他
们又能从中得到些什么?

  有人说怒江穷,可那儿的生态价值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,有人算过账吗?一
条原生态江河的价值,江中世界上唯一的物种,有价吗?岸边那些野生稻有价吗?
22个民族的原住民的文化与宗教传统,其价值又是多少?

  什么是富足?几年前一个外国朋友对我说: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,你们很快
就会有了,而你们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之丰富,文化多样性之多姿多彩,我们永远
也难以得到。

  怒江之争从一开始,科学家、生态学家就在强烈呼吁:中国现在只剩下两条
没有开发大型水电工程的江:怒江、雅鲁藏布江。如果现在就破坏了,损失将是
无法挽回的。

  而媒体这一观点的报道,对于中国人来说,是新鲜事物。以往,凡是国家拍
板的大型工程,媒体总是跟着宣传、叫好。突然,一个大型工程的修建有了不同
声音,遭到“评头品足”,人们倒觉得不适应了。

  在水坝建设中,获利的首先是电力部门;其次是地方政府,老百姓很难参与
到利益分配过程。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草楼、银路、金桥、钻石坝。这说
明什么?

  一些学者还尖锐地指出:工程报批的数字本身往往含有相当大的利润。所以
只要某个工程国家批了,财政拨款了,施工方就可赚钱,根本不用考虑建好后能
否有效运转和盈利。

  还有,修了大坝后对当地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,给人们生活会带来什么困难,
当地的原住民如果不清楚,谈何维护合法权益,谈何社会发展的公平?

  我认为,弥补以往信息传递的不对称,把建坝之争的有关生态常识及各种观
点公之于众,这使各方收到的信息趋于对称,也使媒体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更加
清晰。

  概括起来说,一年多来在水电问题上,媒体报道出现了多元化、多视角的情
景,无形中敦促着平等、多方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决策机制。看不到这点,只看到
“反坝派添乱”,也未免太小看这场争论后面的意义了。

(XYS20050503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